才藝獎-第12屆得主
個人簡介
周佩(手語名「剪刀女」):重度聽損者,綽號「陽光」,現從事科技產業。曾代表臺灣參加2009年聽障奧運女子沙灘排球與籃球項目,現任臺灣聽障女子運動與休閒協會理事長。亦為莫比斯、众月的聾人演員,半音舞集舞者,以及月亮心亂打團成員。長期致力推動聾人藝術與文化平權,透過身體力行展現共融的力量,讓世界看見多元的價值。
郭肈盛(手語名「博士男」):重度聽障者,別稱「小郭」,現為國中教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博士畢業,曾獲斐陶斐榮譽會員與新北市技藝教育績優教師等肯定。參與過極光打擊樂團、知了劇團等演出,現為半音舞集團員,並曾任臺灣聽障聯盟理監事、臺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理事,積極投入身心障礙政策倡議與權益推動,實踐教育與行動的結合。
楊晶婷(手語名「蜻蜓」):重度聽障者,綽號同為「蜻蜓」,現任文書助理,同時為半音舞集副團長、月亮心亂打團團員、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聾人演員,亦擔任臺灣聽障女子運動與休閒協會理事。多年來積極參與舞台與跨域表演創作,推動聾聽共融與藝術平權,堅信表演藝術不僅屬於有聲世界,聾人也能詮釋情感、傳遞感動,創造無聲卻有形的力量。
學習歷程
三位聽障/聽損舞者分別展現出獨特的身分象徵與生命歷程。周佩融合陽光般的溫暖與果斷銳利的特質,展現出行動力與突破性,彷彿是劃開黑暗、驅動重生的能量。在舞作中,她象徵推動改變的力量,以堅定步伐開拓希望之路。郭肈盛擁有博士學位,其名字與手語名共同呼應其志向高遠、突破限制的生命歷程,以及學術深度與理性氣質,在舞作中象徵思辨與探索的引路者。楊晶婷則以靈動、敏銳的身體語彙,傳遞如蜻蜓般穿梭於現實與夢境間的感知力,體現靈性與轉化的意象,象徵對情感與內在世界的深層感知。三人風格互補,在作品《尋‧光》中交織出行動、思考與感知的生命對話。
作品理念
參賽作品《尋‧光》是一場融合生命歷程的當代舞演出,由三位聽障/聽損舞者秉持純粹真誠的心,將個人經歷凝聚於每個舞步之中。從最初的矇矓無知與單純,到現實中的碰撞掙扎,最終在追尋與接納中找到自我的意義。這是一段從黑暗中摸索光明、從脆弱中凝鍊堅強的旅程。每次旋轉,是面對困難的勇氣;每次跳躍,是突破限制的渴望;每次停駐,是與自我內心和解的體悟。三人如路過蜻蜓,閱盡人間百態,以身體刻畫呼吸的脈動,用汗水與淚水淬煉智慧,交織出一幕幕生命的風景。《尋‧光》不僅是一場舞蹈,更是一首寫給生命的詩,映照每段掙扎與重生的旅程。
得獎原因
默契佳,肢體掌握豐富,編排佳,肢體動作設計與主題表現融合非常好。
得獎感言
周佩:我們三人首次嘗試以當代舞作品《尋‧光》參賽,與鄒瑩霖老師歷時近一年構思、討論與打磨,才逐漸孕育出這個作品。過程中彼此扶持、反覆磨合,將對共融的信念化為舞動的能量。感謝評審的肯定,也深深感謝一路支持我們的家人與朋友。這份獎項不只是肯定,更是鼓勵我們持續在藝術中尋光、發聲、前行。
郭肈盛:感謝評審的肯定,感謝「北富銀基金會」與手語翻譯的用心協助,讓我們在報到、音樂與動線安排上都能充分溝通,順利完成這場演出。《尋‧光》不是終點,而是一段溫柔而堅定的旅程,我們將持續以感恩之心,分享生命中的光與希望。
楊晶婷:參賽多年,首次得獎,心中無比感動與興奮。《尋‧光》是我們傾注許多心力與情感的作品,能被評審看見與肯定,是莫大的鼓舞。感謝「北富銀基金會」,讓我們在創作中,真的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道光。
推手感言 - 鄒瑩霖
一年前,周佩、蜻蜓與小郭來找我,說想學習現代舞,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參賽。於是我們從最基礎的練習開始,一步步打開身體,也打開心。過程中,他們分享了許多聽障朋友在生活中的故事與感受,我們從這些真實經驗出發,共同走出《尋•光》這段旅程。感謝評審的肯定,更感謝三位的信任與勇氣。這個獎,不只是對作品的肯定,更是對我們共同走過的回應與祝福。願這份光,繼續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