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藝獎-第12屆得主
個人簡介
我叫李介洲,來自雲林,重度聽覺障礙。在台北啟聰學校的美術班畢業後,曾經在台北從事鐵工工作。因父親的來信要求,我回到雲林繼承家業,專注於家具木工和木材加工。我曾參加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獲得家具木工金牌和木雕銅牌,而我的小兒子也在比賽中獲得金銀獎,讓我感到驕傲。現在,我持續探索新題材,並希望將我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學習歷程
在我的學習過程中,聽覺障礙並未成為我追求知識和技能的障礙。於啟聰學校的美術班中,我不僅學習了基本的美術技術,還培養了對創作的熱情。之後在台北的鐵工工作中,我積累了豐富的實務經驗,這為我後來回到雲林從事家具木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參加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的過程中,我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技術水平,還學會了如何在競爭中保持冷靜和專注。隨著年齡增長,我愈發重視技藝的傳承,並希望能啟發年輕一代,讓他們在這個行業中發揮潛力,追求卓越。
作品理念
在這件創作品中,我使用了台灣檜木和環氧樹脂,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是一塊40公分×40公分的正方木板,上面隨意散落著各式各樣的檜木窗花,這些窗花的大小不一,呈現出自然的隨意感。接著,我將環氧樹脂倒入木板上,直到厚度約為2公分,形成了一個光滑而透明的表面。
這件作品的外觀讓人聯想到無數高低不平的建築,彷彿在城市的天際線中佇立。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又像是玻璃碎片散落在地,展現出一種脆弱而又美麗的景象。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形狀的堆砌,而是深刻的理念表達。
這件作品的核心在於對比與和諧。台灣檜木的自然質感與環氧樹脂的現代感形成鮮明對比,象徵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高低起伏的形狀不僅反映了城市的繁忙,也展現了自然的隨意,讓人思考都市生活與自然的關係。
得獎原因
偶然發現的舊木窗花,是時間軸上的記憶遺留,充滿手作工藝的文化氣息,彌足珍貴。
材料之所以能成為個人創作上的運用,實質上是在心理和身體上有所感動所致,加上作者的專注投入和堅持,材料中疊印上作者的意念和手作的精神性;同樣在時間軸上,承接了木刻窗花的意義延續,也紀錄了作者李介洲在具時間慣性與複雜環境的澆溶中,展現屬於自己獨特的氣質與面向。
得獎感言
我非常榮幸能獲得佳作,感謝評審和各位來賓的支持。在創作這件作品的過程中,我深入探索了台灣檜木的魅力,並將其與環氧樹脂結合,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對比。這件作品不僅是對都市生活與自然的思考,更是我對生活的深刻詮釋。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一直以來的鼓勵,未來我期待能繼續分享更多的創作,謝謝大家!
推手感言 - 李政佑
作為他的長子,雖然我沒有直接參與創作,但每次回家看到父親專注於工作,總讓我感到驚艷。我的一些話語不經意間成為了他的靈感來源。這次獲獎是對他多年努力的肯定,我為有這樣充滿熱情的父親感到驕傲。希望他能繼續創作,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感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