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創作的契機是想幫年幼的兒子做一隻搖搖木馬,苦尋素材時,發現嗅聞起來特別與眾不同的檜木板料,紋路又獨具特色,從此愛上檜木,而走上以木工創作的道路。 本著對木器工藝的熱愛,木工技術是無師自通的,每每在摸索中尋求新的技法,靈感來自生活周遭美的事物,希望日後繼續走在木做的道路上。 目前積極的在各大市集及國小社團課後班,推廣及教導幼兒手作木工玩具,為此研發了多種玩具造型。親子共同手作不僅增加親密感情,完成作品也帶來成就感。
阿里山的小火車從日治時期搬運木材,期間歷經天災,但修復之後,到現在仍行駛於阿里山上,陪伴遊客欣賞森林風光。 以此為發想,創作出一台全部由檜木製成的火車,有童趣造型的駕駛室,讓火車前進的車輪,碩大的煙囪,彷彿白煙會冉冉升起。除了有復古的造型外,這台火車每塊板材都有遊戲設計,從車頭前的—認識台灣地名,駕駛室兩旁的撥圓盤,後方的認識形狀,翻面變成彈珠溜滑梯。打開上蓋,裡面的儲藏空間更是讓人目不暇給,有圈圈叉叉板,彈珠檯,木槌保齡球,三角跳棋,彈珠陀螺…..等等多達20項的遊戲模式。 但這台火車最讓人驚艷的設計是引用了積木的概念,把每塊板材都加裝了強力磁鐵,讓上半部的兩個長方形立體翻轉變成桌架,中間的長木板變成桌面,像是變魔術般,從火車變身為遊戲桌。如此多變化的設計,讓木材有更多可能性。
穿山甲流線的體型是以檜木為骨幹,276大小不一的鱗片由刨磨方式將厚度6mm的木片細磨拋光成帶有弧度的1mm薄片,覆蓋在骨架上,嘴巴可開合,身體經由特殊設計可彎曲,強而有力的爪子是挖掘蟻窩的利器,周邊的檜木小石子,每個都經過細磨拋光,呈現石頭的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