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聽不見,所以我用心磨石。』無聲石雕家鄭楊疇英,透著超越聽常人的藝術能力與氣質。
他三歲時高燒導致聽力受損,但父親以常人一般看待指導習字,自幼即看懂草書,國小就讀普通學校也養成他與聽人比肩的語文能力。國小老師見其個性冷靜沈穩,觀察發現的確極具書法潛力,故而積極指導屢獲佳績,涵養出優質心性。國中時期從家鄉花蓮轉赴台北啟聰學校就讀,長年書法及文學素質的養成,在此時更上層樓,不但時常代表學校爭戰全國書法比賽奪冠,師長更帶他遠渡重洋參與國際藝術交流與義賣活動,亦將其優異流暢的書法作品常年展示於學校川堂,校門口大大的「手」也是他的創作。
鄭楊疇英從小家境並不富裕,跟著母親穿梭於田野間拔花生、在河床搬運西瓜換取微薄工資,時而在海邊捕撈少許漁獲溫飽。然而,正由於自小在大自然的環境裡刻苦成長,無形中培養他熬過石刻工作所需堅毅不屈的耐力,更將自然生態的細膩神韻灌注於頑石,成為活靈活現蘊藏豐富生命力的件件作品。民國100年第五屆北富銀身心障礙才藝競賽,他以「生命之舞」初試啼聲一舉奪得第一名梅花奬座。
『因為我聽不見,所以我用心磨石。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能用雕刻刀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鄭楊疇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