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最新消息

面對失智 友善關懷

發佈日期:2016/02/05
同仁利用早會集體上課認識失智症
▲ 同仁利用早會集體上課認識失智症

由於台灣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盛行於老年人的失智症人數也隨之增加,為協助失智者維持生活能力與品質,同時關注支持失智症的家庭照顧者,讓失智者能留在社區中生活,縮短進入長照機構接受照顧的時間,台北富邦銀行基金會2015年特地規劃「富邦友善失智計畫」包括「認識失智」、「宣導篩檢」與「直接支持」三大部分。

在「認識失智」引進失智症相關數位教材,透過金控的教育訓練系統,在e學苑安排線上課程,在人壽通路製作課程光碟,利用早會時間共同學習,以利同仁能知能行,在業務或日常生活中,友善對待及正確協助失智症長者,在各子公司全力支持下超過3萬人完成課程。

在「宣導篩檢」部分,則利用企業通路張貼海報,在ATM區置放失智篩檢表單,呼籲大眾重視失智症篩檢,以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減緩失智症繼續惡化。

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失智症篩檢
▲ 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失智症篩檢

在「直接支持」部分,對於失智者本身提供「NFC防走失智慧手環」給有走失之虞失智者配戴,協助其於發生走失情形時,能順利平安返家。另對於照顧失智症之家庭照顧者則辦理支持計劃,協助其透過定期交流方式,促使彼此經驗分享,學習情緒管理等課程,發展建立互助網絡,進而得到支持的能量。

在「認識失智」的學習課程活動中,為強化推廣效果的深度與廣度,也推出課後實例徵文鼓勵措施,現摘錄二則共享:

第一則
外公在八十二歲時罹患失智症,而那年我才十六歲。

全家人都無法接受向來身體硬朗、腦筋靈活且性格溫和的外公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取而代之的是日漸狂烈的脾氣與頻率遽增的歇斯底里,彷若在一夕之間外公認不得所有親人,變得怕生且防備,眼神裡藏著驚悸與駭人的生疏,一瞬間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恍惚與無助。

外公的狀況時好時壞,狀況好時,認得出親人的模樣與名字,不時地向母親埋怨著自己的年邁以及力不從心的無奈,瞳眸裡盛滿了對於疾病的無助與徬徨;狀況差時,免不了沒來由的大聲咆哮外婆與指責親人。

一天陽光燦爛的午後,母親在為外公沐浴更衣,我在氤氳繚繞的浴室幫著手忙腳亂的母親,忍不住問了:「媽媽……為什麼阿公會變成這樣子?」

只見母親一邊勤快的替外公擦去背上的水珠一邊徐徐的回答:「阿公沒有生病啊,阿公是返老還童變成小朋友了!每個人小時候都是小朋友,等到老的時候呢,又會變回小朋友!阿公現在是小朋友哦,所以妳也要多體諒阿公,我們都要盡量讓阿公開心!」

「哦!」當時年紀尚幼的我,不太能理解母親話裡的涵義,只能似懂非懂的點頭表示明白。

直到多年後我已長大成人,並且試著將自己代入失智者的角色中,才明白當時的外公有多麼無助、難受,不能自持的生理變化與疾病襲擊,無法控制的記憶流失與生活自理,突然間有好多沉痛挾著酸楚湧了上來,逼得我眼圈倏地紅了,有些遺憾非得經過時間的洗刷才明白,真是初念淺而轉念深……

我深信失智症並非是與你我無關的事情,失智長者有可能是我們摯愛的長輩、親密的家人,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你我週遭,甚至於發生在你我身上,如何守護失智長者便是一項重要溫馨的課題,世界因有愛而美好,失智長者因有你我的一份守護與留心而不再徬徨,失智路上,友善支持,你我守護,有愛無懼!

第二則
我今天要分享的是我母親的故事,她已經發病十年了,如果在十年前有人說我母親會失智我是不可能會相信的,因為她從我懂事以來一直是非常精明幹練,對於發生過的事如數家珍一般連時間地點都記得的人怎麼可能會發生這種事,但就是發生了,而且在她快到六十歲時急劇惡化。

或許嚴格的說在之前就開始有點病兆,她愈來愈多疑、心情不好,我卻忽略了,等發現帶她就醫已經是她有些話不大會說,而醫生診斷是額顳葉型失智症,以失智症協會所引述的病症就是:「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常常會有不合常理的行為舉動;或是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例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漸進性退化現象。平均好發年齡五十歲以後」這些特徵與我母親的病症真的類似,醫生說這目前仍無藥物可醫治,她的語言能力像是滴漏一樣一日日的洩漏,如今只能發出「嗯」、「啊」的聲音了。

我很欽佩我的父親雖然不願僱用外佣,卻把我母親照顧得很好,每天料理三餐幫我母親剪碎食物、因為母親病後很喜歡外出。他每天早上帶她去爬山運動,下午常常帶她坐公車到處去玩,偶爾晚上飯後也出去散步,所以母親手腳仍很俐落,有時也會表達她想要做什麼,連醫生都說父親照顧得很好,我想主要原因是一般失智者都因出門不方便而常整天待在家裡,少了外部刺激所以退化更快。主要照顧者的辛苦我很清楚,看著父親一路走來我很擔心他的身體及精神狀況,幸好政府的居家照顧稍稍提供父親喘息的時間,父親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學點東西,圖書館看個書報也能放鬆一下心情。

對母親的病從無法接受到現在我也只能做到儘量陪伴他們,偶爾的家庭旅行以讓他們舒緩心情,我很希望收集他們的快樂在他們辛苦大半輩子並為病難過的時候,我想每個長輩因年紀身體多少都會一些不適,我的母親只是不適在頭腦,這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人生,但接受它並使大家過得開心才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你說是嗎?

TOP